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125 A小型化塑壳断路器短路分断能力提升的研究
    黄银芳, 蒋顾平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11): 53-58.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11.009
    摘要420)   HTML35)    PDF (2058KB)(891)    收藏

    125 A壳架以下塑壳断路器是塑壳断路器中的主力军,对其进行的整合提升主要是将63 A、100 A壳架产品提升至125 A,其中又以短路分断为主要难点。通过产气材料,初步增加分断能力;通过栅片电压测量分析,对灭弧室的栅片灭弧情况进行量化数据分析;通过电磁力的仿真,优化触头部分的磁场。通过改进设计,新的125 A壳架产品可代替原有产品,满足性能,同时降低主要产品的成本。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全桥CLLC谐振变换器过谐振工况下电流等效简化模型
    戴向阳, 徐玉珍, 万陆峰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7): 10-17.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07.002
    摘要176)   HTML5)    PDF (2673KB)(530)    收藏

    谐振电流的有效值和峰值对变换器的效率分析和器件选型尤为重要。针对计算谐振电流时使用基波分析法准确性太低,而使用时域分析法计算又太过复杂的问题,在工作频率大于谐振频率工况下对电路谐振电流波形进行分析和理论推导,同时对电流合理地假设和等效,构建简化的谐振电流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简化电流模型比基波分析法的准确性更高,且计算简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一种宽电压输入双通道输出抗辐射POL电源设计
    杨正男, 胡梅, 欧长江, 郝振宇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7): 36-41.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07.006
    摘要184)   HTML3)    PDF (1739KB)(172)    收藏

    针对卫星装备的小型化、整机系统的轻量化需求,提出一种4.5~16 V宽电压输入双通道输出抗辐射POL电源设计方案。首先,根据电源指标要求进行电路拓扑结构设计;其次,提出了抗辐射指标的解决方案;最后,对工艺设计难点进行研究攻关。经仿真和样机验证,所设计的电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高等优点,可为宇航用电子装备系统提供小型化、轻量化的三次电源解决方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低压直流固态断路器关键技术研究
    吴鑫, 陶闯闯, 王景帅, 吴益飞, 吴翊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1): 1-5.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01.001
    摘要211)   HTML18)    PDF (2568KB)(161)    收藏

    相较于机械式断路器,固态断路器因其更快的分断速度和更高的寿命等优点被广泛关注。介绍了一种基于SiC器件的低压直流固态断路器拓扑和工作原理,分析其技术难点,包括低感封装及器件设计、隔离开关技术和快速故障识别技术。研制了一种±375 V直流固态断路器样机,同时进行了故障电流关断测试和温升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直流固态断路器能够在百微秒内实现1 kA短路电流分断,并具备快速故障识别、保护曲线可编程、外部通信与远程控制等功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一种塑壳断路器操作机构关键参数的设计
    李鹏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3): 47-52.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03.008
    摘要206)   HTML14)    PDF (2194KB)(154)    收藏

    在简述塑壳式断路器操作机构的动作原理基础上,以某型号双断点塑壳断路器为设计研究对象,运用ADAMS分析软件计算得出触头三要素、触头分合闸速度、机构分合闸力、分合闸行程、分合闸时间等操作机构的重要参数。仿真得到的参数与样机的实测参数误差极小,进而为塑壳断路器操作机构关键参数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基于改进声学成像算法的局部放电定位检测技术研究
    李刚毅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12): 21-25.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12.004
    摘要115)   HTML1)    PDF (1676KB)(152)    收藏

    基于声学成像原理,通过麦克风阵列检测电力设备局部放电时产生的声波信号,采用声学成像算法,实现对局部放电声源的定位,达到局部放电定位检测的目的。在比较分析多种声学成像算法的基础上,建立一种适用于局部放电定位的基于正交匹配追踪反卷积声源识别(OMP-DAMAS)改进声学成像算法。开关柜局部放电定位检测实验验证表明,OMP-DAMAS算法在保持高精度定位的同时,还显著缩短算法的计算时间,适合用于电力设备的局部放电定位检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基于磁流体动力学的无极性低压直流断路器电弧仿真及性能优化
    温惠, 郭晓雪, 曾馨艺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2): 6-12.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02.002
    摘要211)   HTML8)    PDF (1864KB)(148)    收藏

    针对传统低压直流断路器,电流反向时磁场单向会导致其灭弧能力减弱的问题,建立基于COMSOL无极性低压直流断路器电弧仿真模型。分析在电流反向下无极性低压直流断路器的电弧运动,研究磁场和电流对无极性低压直流断路器灭弧能力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无极性低压直流断路器可以消除电流反向对电弧运动的阻碍作用,并在240 mT和16 A下灭弧能力最强。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相吻合,无极性低压直流断路器的灭弧能力在恰当的磁场灭弧能力最强,电流越小灭弧能力最强,变化规律与试验结果一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基于截断正态分布的继电器多元维纳退化过程建模及可靠性评估
    关欣, 刘曦, 马琳, 刘迈, 左天明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3): 21-29.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03.004
    摘要155)   HTML6)    PDF (1284KB)(146)    收藏

    综合利用继电器多元性能参数退化数据建立多元性能退化模型,并开展继电器可靠性评估研究。选取多个继电器参数,考虑模型参数有界性的实际统计特性,建立改进的基于截断正态分布的多元维纳退化模型。针对所建立的模型,提出一种多阶段模型参数估计方法。以可靠度作为继电器可靠性的评价指标,提出基于蒙特卡洛仿真的可靠度近似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所提方法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小型断路器外壳热固改热塑对短路分断性能的影响与优化
    陈昌足, 周超, 金平平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5): 53-60.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05.007
    摘要239)   HTML4)    PDF (2370KB)(141)    收藏

    为研究小型断路器(MCB)外壳材料的机械强度、抗高温电弧能力、产气量和介质恢复强度等特性,以及结构形式对其短路分断能力的影响,基于小型断路器外壳材料从某热固性的团状模塑料(BMC)改为某热塑性的PA6尼龙塑料的设计和某PA6材料特性,对外壳结构进行初步优化,通过不同外壳材料与结构的组合方案进行短路分断试验并获得试验数据。基于试验数据与试验后拆样信息划分燃弧阶段,探究各阶段燃弧时间、能量分布、稳定性与外壳材料及结构的关系,进行二次结构优化设计,最终通过短路分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热固改热塑的结构优化合理,对小型断路器短路分断试验的分析方法有效,可为同类产品热固改热塑设计与分析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一种高频非理想DCM反激变换器建模与设计
    章文奇, 徐玉珍, 郑清良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8): 41-46.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08.007
    摘要167)   HTML1)    PDF (1836KB)(141)    收藏

    针对反激变换器因高频特性描述不准确而误导补偿参数设计的问题,根据平均开关模型法,建立工作于断续导通模式(DCM)下非理想反激变换器小信号模型,并推导包含高频零极点的控制环路传递函数;分析控制环路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并搭建基于电流模式控制芯片KP2201的反激变换器SIMPLIS仿真模型,与实验样机进行测试验证。仿真与实验结果均表明,基于所提模型预测的控制环路能够有效描述系统工作特性,在频率响应及动态响应上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为工程应用中设计稳定系统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低压直流电弧检测与分断技术研究综述
    李兴文, 张照资, 杨皓文, 孟羽, 汪倩, 陈思磊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8): 1-10.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08.001
    摘要202)   HTML10)    PDF (1230KB)(137)    收藏

    低压直流电弧精准检测与快速分断技术是保障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首先综述轨道交通新场景下发展的直流故障电弧检测技术,分析多类基于时频域特征构建算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模型设计方式,介绍采用电磁、电流信号等特征的多种直流故障电弧定位技术。其次综述面向低压直流系统的快速分断技术,概述传统机械断路器开断方法,介绍基于电力电子器件发展的混合式断路器和固态断路器研究进展。最终提出低压电器设计领域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基于CNN-LSTM的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转子偏心早期故障诊断
    谢彤彤, 刘颖明, 王晓东, 高兴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3): 1-6.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03.001
    摘要178)   HTML17)    PDF (2565KB)(133)    收藏

    对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转子早期动偏心和早期静偏心故障的特点和诊断方法进行研究,通过Ansys建立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早期动偏心和早期静偏心模型,提出一种基于CNN-LSTM的故障诊断和分类方法。通过对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定子三相电流及其Welch功率谱数据的分析,判断是否为正常的动偏心趋势和静偏心趋势;然后通过空载电动势对不同故障程度进行分类。最后,在神经网络模型中完成故障诊断和分类任务。所提方法大大降低了设备维修成本,可准确快速地识别转子早期偏心故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基于NX运动仿真的万能式断路器关键部件特性分析研究
    潘璇, 李涛, 侯魁, 刘丰丰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8): 76-82.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08.012
    摘要218)   HTML4)    PDF (1850KB)(130)    收藏

    利用Motion模块,对系列万能式断路器操作机构及触头系统的储能、合闸、分闸3个过程进行运动仿真。首先通过UG建立三维模型,运用布置功能建立3个初始状态,作为3个运动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其次根据实际运动关系,设置零部件运动参数,求解得到动态运动特性,包括力、时间、扭矩等,分析操作机构、触头系统主要结构参数对运动特性的影响。通过分析可知,机构不会出现假合闸,且分闸时间在10 ms内。与试验数据相对比,保证动力学模型和仿真结果正确度。在此基础上,梳理运动仿真过程中关键参数调整与注意事项,为优化设计和性能提高提供可靠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新型大功率直流继电器建模与仿真分析
    李敏, 陈平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8): 10-16.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08.002
    摘要189)   HTML7)    PDF (1949KB)(130)    收藏

    高压直流继电器的结构一般都十分紧凑,没有设置灭弧室,导致灭弧难度大。为此,研发了新型大功率直流继电器。区别于传统继电器,新型继电器利用电机带动齿轮传动机构进行动、静触头分离,小巧的传动机构使得分断间隙足够,可以达到12~15 mm,能够高效分断高电压大电流。基于磁流体动力学模型,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建立新型继电器二维对称模型,并对不同因素下的电弧进行仿真,分析不同因素与燃弧时间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各个因素合适的取值范围,同时也证明了新型继电器的灭弧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一种反激磁隔离开关电源的环路补偿设计方法
    向睿, 蔡杰, 熊德鑫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12): 41-46.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12.007
    摘要108)   HTML2)    PDF (2346KB)(130)    收藏

    介绍了一款反激磁隔离开关电源的环路补偿设计方法。首先建立反激磁隔离开关电源的小信号传递函数,然后对反馈环路的设计参数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并设计合适的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最后,搭建仿真分析模型和试验验证电路。结果证明提出的设计方法是可行的,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动力锂离子电池大功率快充热失控主动防控研究进展
    刘建超, 郭慰问, 鲁登, 杨立铭, 蒋才胜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11): 10-19.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11.002
    摘要350)   HTML7)    PDF (3204KB)(130)    收藏

    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问题严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提升电动汽车大功率快速充电能力已成为电动汽车的新发展目标。解决动力锂离子电池大功率快充的热失控问题是支撑快充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归纳国内外文献,首先阐明锂离子电池大功率快充触发热失控的机理;其次从快充策略、电池设计与制造工艺、快充热管理等方面的优化入手,厘清锂离子电池大功率快充热失控主动防控研究进展。为加快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大功率快充的发展,提供热失控防控技术的开发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基于深度学习的继电器剩余使用寿命预测研究综述
    李少飞, 王召斌, 张文行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10): 1-7.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10.001
    摘要229)   HTML8)    PDF (1268KB)(129)    收藏

    研究继电器个体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必要对继电器进行寿命预测。由于传统预测方法的建模过分依赖于设备的领域知识,故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寿命预测领域。首先概述了继电器的贮存失效机理,其次介绍了继电器剩余使用寿命预测的研究现状,接着分析了深度学习的几种常见模型方法及其特点,最后对深度学习应用于剩余使用寿命预测进行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方法研究
    魏星琦, 张宸宇, 缪惠宇, 陈舒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7): 55-60.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07.009
    摘要169)   HTML3)    PDF (1235KB)(128)    收藏

    针对传统的非侵入式负荷辨识算法在低频采样数据上辨识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格拉姆角场(GAF)和特征融合的非侵入式负荷辨识算法。通过GAF编码将功率信息转换成彩色图像特征,从而提升辨识度。将图像和功率数据分别输入到卷积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中提取特征,实现特征融合,并作为新的特征参与辨识。用公开数据集对所提辨识方法进行多方面的验证,并与其他分类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图像特征所携带的信息量更多,加强了特征的代表性,特征融合能够解决图像编码过程中的信息丢失问题,从而提高了模型的负荷辨识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基于Maxwell 3D/ADAMS的小型断路器脱扣过程仿真
    王冰青, 张森林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7): 74-78.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05.012
    摘要203)   HTML6)    PDF (1595KB)(126)    收藏

    为解决传统动力学仿真结果准确性低的问题,采用虚拟样机技术,进行基于Maxwell 3D/ADAMS的断路器瞬时脱扣过程仿真。首先使用Maxwell 3D耦合外电路,建立脱扣器的电磁瞬时动态仿真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瞬动电磁铁的运动特性仿真结果;然后将计算结果导入ADAMS软件,对断路器的瞬时脱扣运动过程进行仿真计算;最后对实际样机的瞬时脱扣试验进行高速拍摄。结果有效证明了联合仿真能够提升动力学仿真的准确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星载SAR电源设计优化以及系统稳定性研究
    支树播, 陈思, 张琨, 司雪圆, 纪明明, 王建萍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7): 48-54.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07.008
    摘要195)   HTML6)    PDF (3685KB)(124)    收藏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电源系统特点以及对电源母线较高稳定度要求,开展了SAR载荷二次电源与脉冲负载建模分析,并对直流分布式电源系统开展阻抗特性研究,提出增强系统工作稳定性的设计方法。然后针对不同负载模式,开展系统稳定性研究。最后,研制了原理样机,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表明电源系统稳定且能够满足SAR卫星有效载荷的供电要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双断口直流断路器的仿真与试验研究
    张靓, 周柳, 胡锴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12): 65-70.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12.010
    摘要177)   HTML11)    PDF (1930KB)(122)    收藏

    常规电流注入式直流断路器采用快速真空开关并联包含IGCT的电力电子组件,来实现断路器额定电流与短路电流开断的任务。针对单断口直流断路器,在额定电流开断过程中,快速真空开关断口电流自然转移至IGCT电力电子组件存在换流失败现象,以及大短路电流开断工况下,快速真空开关断口存在一定概率出现电弧重燃现象,提出由两台快速真空开关串联的设计方式形成双断口直流断路器的改进方案,并对两台快速真空开关影响开断性能的主要参数进行边界能力分析。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双断口直流断路器可以有效消除换流失败与电弧重燃现象,从而提高断路器的可靠性以及工程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连接器接触件机械磨损失效机理的实验研究
    韩乙铖, 孟圆, 张超, 任万滨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3): 60-65.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03.010
    摘要153)   HTML6)    PDF (2844KB)(119)    收藏

    连接器接触件的机械磨损是其电接触性能劣化的主要原因。通过开展连接器机械插拔模拟实验,测试连接器机械插拔过程中接触电阻和插入力的瞬时波形,并分析反复插拔条件下接触电阻的稳定值和插入力的退化趋势,获得失效后插针表面的微观形貌特征和元素成分,从而提出机械磨损失效机理。所得结论可为连接器的高可靠长寿命设计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直流空气断路器高海拔环境下电弧重燃现象及其抑制措施
    黄浩, 李静, 彭世东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1): 6-12.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01.002
    摘要173)   HTML5)    PDF (1524KB)(119)    收藏

    高海拔环境下直流空气断路器(DC ACB)在电弧开断过程中易发生重燃,导致开断失败的概率增加。为了抑制DC ACB高海拔开断时的电弧重燃,以轨道交通用车载DC ACB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二维磁流体动力学(MHD)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海拔下DC ACB中的电弧演变过程,通过增大横向磁场及设置“C”形栅片对其高海拔开断性能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增大横向磁场,2 km、3 km海拔下DC ACB不发生电弧重燃,但4 km、5 km海拔下发生电弧重燃。4 km、5 km海拔下,在增大横向磁场的基础上采用含“C”形栅片的改进灭弧室结构,能够使DC ACB在高海拔环境下成功开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电磁继电器的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综述
    马东坤, 王召斌, 何天洋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7): 1-8.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07.001
    摘要176)   HTML6)    PDF (1666KB)(119)    收藏

    介绍了电磁继电器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技术的研究现状,系统梳理并比较了现有的电磁继电器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综合评述了灰色系统模型、统计分析与神经网络等多种预测技术的应用,通过梳理近年来的研究文献,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以提升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尽管各种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电磁继电器剩余使用寿命的预测,但在准确性、适用性以及易用性等方面仍存在显著差异。未来研究的方向为研发集成多种预测技术的混合模型、实时监测数据的实用预测系统,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与适用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直流条件下不同银氧化锡电接触材料电性能研究
    李杰, 金扬灯, 颜小芳, 柏小平, 陈杨方, 游义博, 刘映飞, 马四平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7): 25-29.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07.004
    摘要196)   HTML10)    PDF (1557KB)(118)    收藏

    采用合金内氧化法制备了不同AgSnO2In2O3材料及铆钉,在DC 13.5 V/25 A、阻性负载条件下进行模拟电性能试验。比较了3种丝材的力学性能与显微组织,研究了不同AgSnO2In2O3材料的电性能影响作用机理。得出结论:随着Sb2O3含量的增加,丝材密度、硬度、抗拉强度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当Sb2O3含量较低时,以材料转移机理为主,随着Sb2O3含量的增加,触点以消耗机理为主;当Sb2O3含量为1%时,抗熔焊性能最优;适量的Sb2O3通过增加熔桥的脆性从而提高触点材料的抗熔焊性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中压直流空气断路器短路分断电弧特性研究
    易晨曦, 李静, 彭世东, 刘树鑫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8): 17-23.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08.003
    摘要184)   HTML6)    PDF (1922KB)(118)    收藏

    基于磁流体动力学理论,考虑空间湍流影响,搭建多物理场耦合中压直流空气断路器大空间、全动态电弧模型,对中压直流空气断路器短路开断电弧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中压直流空气断路器在短路开断电弧过程中,弧根转移会导致弧压、弧流及功率出现波动,电弧弧根出现黏滞现象;栅片间弧柱区会产生电弧反向现象;电弧熄灭速度与外施磁场大小成正相关,但变化趋势并不呈现线性关系。为解决中压直流空气断路器短路电流开断困难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一种组合式物联网断路器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梁闪光, 赵杰, 尹森林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3): 42-46.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03.007
    摘要147)   HTML10)    PDF (2994KB)(116)    收藏

    为了实现物联网断路器内部控制器对不同相数断路器的可复用,通过硬件上对断路器、电源、网关的组合设计,软件上采用区别于传统计量芯片的方案,提出一种断路器内部控制器直接通过ADC采集电压、电流来配合软件算法的设计实现方式,同时提出一种自动分配断路器地址的方法,最后通过试验对电气量采集精度进行测试。所提方法解决了单相断路器需要引出中性线,不同相数断路器依赖不同类型采集芯片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进而为生产资料的归一化管理提供便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基于显式动力学的快速接地开关触头系统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
    徐敏航, 吕鹏瑞, 崔爱强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7): 18-24.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07.003
    摘要205)   HTML4)    PDF (2048KB)(115)    收藏

    快速接地开关是一种提供快速接地保护的电器设备,常用于中压开关柜等电力设备中,可以防止电器设备因内部电弧故障造成的设备损坏。针对其触头结构设计的发展现状与工程应用需求,开展快速接地开关的触头系统碰撞研究。首先,基于显式动力学分析快速接地开关锥面式触头系统在高速碰撞的瞬态过程,明确影响触头系统动作特性的主要参量;其次,利用Ansys Design Xplorer多目标优化模块对静触头的结构进行参数优化;最后,开展高速碰撞试验,验证触头系统是否满足设计需求。结果表明,在快速合闸过程中,锥面式触头系统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并可以形成稳定的电接触面,满足快速接地开关设备的应用需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交流电磁铁吸合特性测试系统设计
    古知昊, 郭京, 张超, 杜庆丰, 任万滨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10): 44-48.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10.007
    摘要172)   HTML2)    PDF (2202KB)(115)    收藏

    交流电磁铁的吸合动作直接决定了其做功性能与电气通断控制性能。设计了一种用于交流电磁铁吸合特性的测试系统。系统具有磁间隙可调,线圈合闸相角可选,线圈电压、线圈电流、动态力可同步测试的功能。最后,以交流接触器为例,测试分析了交流电磁铁吸合过程的典型波形,研究了合闸相角对碰撞力和吸合时间的影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多端口线间直流潮流控制器模型预测控制策略
    王鹤, 徐翔升, 沈冠冶, 边竞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7): 61-69.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07.010
    摘要161)   HTML2)    PDF (2214KB)(113)    收藏

    为解决柔性直流电网中存在潮流控制自由度不足等问题,并提高动态性能,提出了一种多端口线间直流潮流控制器(MI-PFC)的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首先,对含有MI-PFC的多端直流电网进行离散化数学建模;其次设计代价函数与权重因子并通过子模块排序算法和调制策略来完成控制;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验证所提模型预测控制策略的控制性能。最终证明所提控制策略具有动态性能强、多目标控制、结构简单等优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