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磷酸铁锂电池老化研究探讨
    曾其权, 张淑兴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5): 65-71.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05.011
    摘要753)   HTML16)    PDF (1607KB)(598)    收藏

    磷酸铁锂电池的老化主要包括日历老化和循环老化。总结了近些年磷酸铁锂电池老化重要研究进展,梳理了磷酸铁锂电池循环老化机理和影响因素、日历老化机理和影响因素,探讨了磷酸铁锂电池老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日历老化主要受运行或存储时间、温度和荷电状态(SOC)的影响。循环老化主要受运行温度、充放电倍率和放电深度影响。磷酸铁锂电池可以基于经典Arrhenius模型开展温度加速老化试验,但加速老化温度不宜超过60 ℃,加速循环倍率不宜超过3 C。为长寿命、高安全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交错并联Boost PFC电路的技术研究
    荣军, 万军华, 聂桂阳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12): 47-50.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12.008
    摘要728)   HTML12)    PDF (1938KB)(139)    收藏

    针对常规Boost变换器的开关器件电压应力过大的问题,研究了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首先对交错并联Boost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在减小输入电流纹波、电感磁芯尺寸和输出电容电流方面上的优势进行推导;然后对变换器主电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计,设计基于平均电流控制的双闭环控制系统;最后仿真实验验证。结果证明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在大功率场合中既能很好地实现PFC,又能有效地降低功率器件的电流应力、减小输入电流纹波和电感磁性元件的体积,提升功率等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SiC的图腾柱无桥PFC电路过零点电流尖峰研究
    林智伟, 毛行奎, 陈奇, 郑润明, 朱俊高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2): 16-21.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02.004
    摘要658)   HTML9)    PDF (1973KB)(243)    收藏

    虽然基于SiC的图腾柱无桥功率因素校正(PFC)电路性能优,但仍存在固有的过零点电流尖峰的问题。为抑制过零点电流尖峰,在深入分析图腾柱无桥PFC电路过零点电流尖峰基础上,提出在过零点附近过渡区间插入基于数字控制的新电流尖峰抑制电路。新控制策略包含在过零点前插入实现快切换桥臂开关管软启动的控制,和过零点后采用增强PI控制器的控制。为实现平滑软启动,进一步提出基于实时电流闭环PI反馈的软启动策略。新控制策略电路模态少,控制简单有效,实现容易。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一种斜率检测谷底导通控制一次侧反馈准谐振反激电路
    肖健, 万陆峰, 林见文, 王君彦, 张家恺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2): 22-30.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02.005
    摘要560)   HTML4)    PDF (3128KB)(179)    收藏

    针对准谐振工作模式的反激电路的开关管开通损耗高、开通时du/dt大导致EMI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斜率检测谷底导通控制方法。有效提高了谷底电压的检测精度,降低了开关管的开通电压,降低了开通损耗;减小了开通时开关管的du/dt,改善了电路的电磁干扰(EMI)性能。详细分析反激电路及所提控制方法的原理和工作过程,以及所提控制方法对电路EMI特性的影响,并设计了关键参数。最后,仿真和实验给出了样机在功率20~40 W,输入电压DC 430 V,输出恒流DC 1.05 A的效率曲线和EMI特性曲线,并与目前广泛运用的去磁检测法对比,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接触桥对交流接触器短时耐受电流能力的影响
    胡国伟, 计新华, 王振坤, 张红伟, 肖海强, 李辉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2): 31-34.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02.006
    摘要516)   HTML7)    PDF (1293KB)(157)    收藏

    通过热稳定性和导体载流量分析,明确了接触桥材质、导体载流量等因素对交流接触器短时耐受电流能力的影响。对4种接触桥的不同材质和生产工艺进行调整,通过试验对比研究其短时耐受电流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选用高导电材料作为导体、增大导体截面积能有效地改善交流接触器的短时耐受电流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一种万能式断路器双钥匙锁的设计及运用
    王宇翔, 袁波, 令狐绍江, 刘秘, 何鑫, 程李御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1): 73-77.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01.013
    摘要516)   HTML3)    PDF (1788KB)(314)    收藏

    万能式断路器的钥匙锁附件为电力系统的用电安全及节能等方面提供保障。介绍了现有万能式断路器钥匙锁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举例说明了其在供电系统中的一些运用场景。在现有钥匙锁的基础上改进设计,提出了一种新结构的双钥匙锁,能在一些电源数量较多且联锁逻辑关系较为复杂供电系统的停电检修、电力调配及防止人员误操作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基于GaN器件的高效图腾柱无桥PFC电路设计
    郑润民, 李堂, 毛行奎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11): 41-47.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11.007
    摘要508)   HTML3)    PDF (2350KB)(105)    收藏

    GaN器件因其良好的开关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图腾柱无桥PFC电路。在电感电流临界连续模式(CRM)下,图腾柱无桥PFC通过合理的控制可以实现开关管全输入电压范围软开关。针对传统电流过零检测(ZCD)电路的控制方式存在控制时序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状态检测电路的软开关控制策略,降低控制的复杂程度;采用交错并联结构降低EMI滤波器的设计压力;并利用解耦磁集成技术将两相电路的功率电感进行磁集成。最终,搭建了一台3 000 W基于GaN器件的交错并联图腾柱无桥PFC整流器,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电路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浅析负载对直流断路器电弧特性的影响
    林新德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1): 42-49.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01.007
    摘要492)   HTML8)    PDF (2057KB)(276)    收藏

    首先,从直流电路模型的微分方程出发阐述直流断路器电弧熄灭原理,分析负载的时间常数对直流电弧的能量、电弧电压、燃弧时间的影响。其次,通过二维电弧模型仿真分析在不同时间常数(5 ms、10 ms)下的电弧熄灭过程以及电弧电压特性,得到时间常数对于燃弧时间、飞弧以及峰值电弧电压具有决定性影响,并通过物理实验来验证仿真结果。基于负载对直流断路器电弧特性影响的研究,对掌握如何快速熄弧,减少电弧对触头的烧蚀,提高直流断路器分断可靠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断路器控制回路自保持继电器触点粘连问题的分析
    石建, 周兆庆, 岳峰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1): 69-72.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01.012
    摘要482)   HTML5)    PDF (1075KB)(224)    收藏

    电力系统断路器分合闸控制回路通常使用电磁继电器实现回路自保持。针对国产化替代测试中一例保持继电器触点粘连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由于继电器结构设计原因导致上电后抖动次数较多、时间较长。测试表明在断路器跳合闸线圈工作电流较大的应用场景下,继电器上电抖动可能使触点产生烧蚀并产生粘连故障。在电力系统断路器分合闸回路选用保持继电器时,需考察继电器的触点弹跳时间、弹跳次数,避免应用中产生触点粘连问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交流接触器短路环抗断裂性能优化
    齐小军, 冯伟杰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1): 34-41.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01.006
    摘要481)   HTML0)    PDF (2438KB)(181)    收藏

    针对交流接触器中短路环断裂导致动铁心振动的问题,以减小碰撞能量对短路环影响为切入点,优化短路环的抗断裂性能。运用有限元法对短路环装配应力进行分析,进而剖析短路环的断裂机理,并通过交流接触器机械寿命测试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通过仿真研究短路环装配、线圈单元匝数、电磁系统反力、电磁系统动铁心结构对短路环抗断裂能力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优化方案减小了碰撞能量对短路环的冲击,提高了短路环的抗断裂能力,为交流接触器短路环设计优化提供指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基于F值评分法的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安全风险评估
    钱勇生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12): 63-68.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12.011
    摘要476)   HTML0)    PDF (1221KB)(63)    收藏

    为了规范公共充电设施运营管理,消除充电安全风险和防范安全隐患,提出一种基于F值评分法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首先,通过调研分析不同类型的公共充电设施的实际运营现状,从而获取充电设施的典型风险点;其次,构建充电设施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确定充电设施的重要评价指标来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随机选取上海市的10个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开展充电设施的安全风险评估,并利用F值评分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动力锂离子电池大功率快充热失控主动防控研究进展
    刘建超, 郭慰问, 鲁登, 杨立铭, 蒋才胜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11): 10-19.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11.002
    摘要472)   HTML7)    PDF (3204KB)(157)    收藏

    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问题严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提升电动汽车大功率快速充电能力已成为电动汽车的新发展目标。解决动力锂离子电池大功率快充的热失控问题是支撑快充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归纳国内外文献,首先阐明锂离子电池大功率快充触发热失控的机理;其次从快充策略、电池设计与制造工艺、快充热管理等方面的优化入手,厘清锂离子电池大功率快充热失控主动防控研究进展。为加快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大功率快充的发展,提供热失控防控技术的开发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铜母排搭接方案研究与实验验证
    戴罡, 郭乔根, 陈红, 王宇枭, 杨全兵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2(12): 46-54.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2.12.008
    摘要468)   HTML7)    PDF (3147KB)(262)    收藏

    为研究螺栓紧固型连接铜母排间接触电阻的主要影响因素,以螺栓连接的矩形铜母排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铜母排间接触电阻的理论分析、仿真分析以及实验验证。通过研究表明,接触电阻主要取决于垫圈下方的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利用多物理场耦合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螺栓紧固型连接铜母排的仿真模型;然后,进行不同螺栓预紧力和不同搭接长度下的连接电阻仿真分析;最后,将连接电阻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结论的正确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双碳背景下低压电器行业发展思考
    尹天文, 高孝天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1): 1-7.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01.001
    摘要459)   HTML21)    PDF (1938KB)(335)    收藏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国策之一,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在深入分析“双碳”战略及低压电器行业发展背景、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基础上,提出行业在新时期的发展对策——构建“高度自治的配用电系统”,梳理了其中的关键技术、关键设备与系统、标准体系架构等,最终对行业下阶段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与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关于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投切试验的研究
    李合, 韦峥, 刘东原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2): 58-62.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02.011
    摘要453)   HTML5)    PDF (2032KB)(109)    收藏

    根据《国网标准化低压开关柜设计方案(2020版)》要求,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需进行投切试验。以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投切试验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出了分相补偿和三相共补投切试验的测量方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针对低压集成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提出了投切试验的测量方法,且易于实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125 A小型化塑壳断路器短路分断能力提升的研究
    黄银芳, 蒋顾平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11): 53-58.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3.11.009
    摘要451)   HTML36)    PDF (2058KB)(910)    收藏

    125 A壳架以下塑壳断路器是塑壳断路器中的主力军,对其进行的整合提升主要是将63 A、100 A壳架产品提升至125 A,其中又以短路分断为主要难点。通过产气材料,初步增加分断能力;通过栅片电压测量分析,对灭弧室的栅片灭弧情况进行量化数据分析;通过电磁力的仿真,优化触头部分的磁场。通过改进设计,新的125 A壳架产品可代替原有产品,满足性能,同时降低主要产品的成本。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E型交流接触器斜极面电磁系统优化
    杨程, 周煜源, 刘向军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2(12): 13-19.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2.12.003
    摘要447)   HTML4)    PDF (2472KB)(157)    收藏

    E型交流接触器常用于频繁接通和分断中小容量交流主电路,电磁系统材料利用率较低且吸合过程触头弹跳剧烈。E型斜极面铁心中柱与边柱斜面角度、方向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若设计不当将导致铁心受到电磁吸力横向分量的影响,使吸合不稳定。建立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模型,采用多策略融合的粒子群算法,从铁心斜面角度、分磁环结构以及节能节材等多因素考虑,对E型斜极面铁心结构的交流接触器电磁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根据优化结果制作了样机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斜极面交流接触器能够达到节能节材,减轻触头弹跳的目的,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经济效益。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新型低压直流断路器研究综述
    成达, 张蓬鹤, 熊素琴, 李求洋, 张照资, 高偲智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2(11): 1-8.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2.11.001
    摘要440)   HTML21)    PDF (1138KB)(585)    收藏

    低压直流系统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断路器的开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电子器件的使用为直流断路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综述目前两种新型直流断路器的发展现状,从电路拓扑结构和电力电子器件特性对纯固态断路器进行概述,而对混合式断路器的总结主要立足零电压和零电流两种不同的换流方式,最后指出未来新型直流断路器在控制策略、模块集成、开断性能和模型仿真4个方面的发展前景,为新型直流断路器的发展提供有用的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基于PT对称的双负载无线电能传输特性研究
    王梦环, 刘维清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12): 1-9.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12.001
    摘要429)   HTML10)    PDF (2334KB)(110)    收藏

    为解决基于宇称时间(PT)对称原理的串联-串联(S-S)补偿原始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PT对称区域受限的问题,采用基于PT对称原理的S-PS拓扑多负载补偿系统,扩大系统高效工作的范围,通过引入合适的电容分配比可使输出功率提高50%;设计的磁耦合器实现2个接收线圈之间的解耦,解决其耦合干扰问题。仿真验证拓扑电路的有效性,磁耦合器在偏移条件下解耦条件依旧成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基于改进Mayr模型与Comsol的串联故障电弧研究与火灾风险评估
    聂云良, 赵宇, 李瑞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2(11): 74-80.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2.11.013
    摘要426)   HTML2)    PDF (1870KB)(526)    收藏

    为研究交流串联故障电弧引发的火灾风险,根据GB 14287.4—2014搭建物理实验平台,得到典型的交流串联故障电弧电流波形。基于改进Mayr电弧模型与Comsol软件,建立交流串联故障电弧简化模型,仿真得到的电流波形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吻合度。根据仿真模型,得到故障电弧发展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并针对不同负载电流、不同室内通风情况对故障电弧引起的火灾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随着负载电流的增大与室内空气流速的减弱,故障电弧所引发的火灾风险会明显增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