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交错并联Boost PFC电路的技术研究
    荣军, 万军华, 聂桂阳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12): 47-50.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12.008
    摘要574)   HTML8)    PDF (1938KB)(98)    收藏

    针对常规Boost变换器的开关器件电压应力过大的问题,研究了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首先对交错并联Boost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在减小输入电流纹波、电感磁芯尺寸和输出电容电流方面上的优势进行推导;然后对变换器主电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计,设计基于平均电流控制的双闭环控制系统;最后仿真实验验证。结果证明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在大功率场合中既能很好地实现PFC,又能有效地降低功率器件的电流应力、减小输入电流纹波和电感磁性元件的体积,提升功率等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F值评分法的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安全风险评估
    钱勇生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12): 63-68.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12.011
    摘要431)   HTML0)    PDF (1221KB)(50)    收藏

    为了规范公共充电设施运营管理,消除充电安全风险和防范安全隐患,提出一种基于F值评分法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首先,通过调研分析不同类型的公共充电设施的实际运营现状,从而获取充电设施的典型风险点;其次,构建充电设施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确定充电设施的重要评价指标来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随机选取上海市的10个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开展充电设施的安全风险评估,并利用F值评分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动力锂离子电池大功率快充热失控主动防控研究进展
    刘建超, 郭慰问, 鲁登, 杨立铭, 蒋才胜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11): 10-19.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11.002
    摘要394)   HTML7)    PDF (3204KB)(133)    收藏

    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问题严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提升电动汽车大功率快速充电能力已成为电动汽车的新发展目标。解决动力锂离子电池大功率快充的热失控问题是支撑快充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归纳国内外文献,首先阐明锂离子电池大功率快充触发热失控的机理;其次从快充策略、电池设计与制造工艺、快充热管理等方面的优化入手,厘清锂离子电池大功率快充热失控主动防控研究进展。为加快动力锂离子电池安全大功率快充的发展,提供热失控防控技术的开发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PT对称的双负载无线电能传输特性研究
    王梦环, 刘维清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12): 1-9.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12.001
    摘要389)   HTML9)    PDF (2334KB)(96)    收藏

    为解决基于宇称时间(PT)对称原理的串联-串联(S-S)补偿原始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PT对称区域受限的问题,采用基于PT对称原理的S-PS拓扑多负载补偿系统,扩大系统高效工作的范围,通过引入合适的电容分配比可使输出功率提高50%;设计的磁耦合器实现2个接收线圈之间的解耦,解决其耦合干扰问题。仿真验证拓扑电路的有效性,磁耦合器在偏移条件下解耦条件依旧成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基于积分反馈频率无差控制的构网型储能黑启动频率稳定提升研究
    渠展展, 杨若奂, 牛萌, 杜杲娴, 汪奂伶, 刘雅婷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11): 20-28.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11.003
    摘要338)   HTML1)    PDF (2545KB)(68)    收藏

    构网控制可有效提升储能系统对电网的主动支撑能力,但在电网黑启动过程中,构网型储能系统自身调频特性引起的频率偏差会影响频率的稳定性,严重时可能导致频率失稳,黑启动失败。为提高构网型储能系统黑启动过程中的频率稳定性,提出一种积分反馈频率无差控制策略。通过在原有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环路中添加积分反馈环路、改变系统阶数,实现黑启动过程中频率的无差调节,且无须引入锁相环、无须切换底层控制策略。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控制效果及关键参数的变化对于控制性能的影响,证明控制策略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基于全钒液流电池的构网型储能建模与研究
    窦艳, 王传艺, 陈子晖, 王辰, 李鑫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11): 29-37.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11.004
    摘要214)   HTML4)    PDF (2866KB)(92)    收藏

    为解决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的间歇性与不稳定性问题,同时提高其利用效率,针对基于全钒液流电池(VRFB)的构网型储能系统展开研究。采用多物理场耦合的VRFB混合模型,全面模拟其动态运行特性;设计基于直流母线电压外环的柔性充放电控制策略,并集成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技术,实现对VRFB充放电的精确控制;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建模仿真验证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策略长时放电能稳定输出端电压,在光伏/VRFB并网运行、调频调压及维持直流母线电压稳定等方面性能优异,验证了VRFB在构网型储能领域的应用潜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低压直流电弧检测与分断技术研究综述
    李兴文, 张照资, 杨皓文, 孟羽, 汪倩, 陈思磊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8): 1-10.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08.001
    摘要210)   HTML10)    PDF (1230KB)(144)    收藏

    低压直流电弧精准检测与快速分断技术是保障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关键。首先综述轨道交通新场景下发展的直流故障电弧检测技术,分析多类基于时频域特征构建算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模型设计方式,介绍采用电磁、电流信号等特征的多种直流故障电弧定位技术。其次综述面向低压直流系统的快速分断技术,概述传统机械断路器开断方法,介绍基于电力电子器件发展的混合式断路器和固态断路器研究进展。最终提出低压电器设计领域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基于Maxwell 3D/ADAMS的小型断路器脱扣过程仿真
    王冰青, 张森林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7): 74-78.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05.012
    摘要207)   HTML6)    PDF (1595KB)(138)    收藏

    为解决传统动力学仿真结果准确性低的问题,采用虚拟样机技术,进行基于Maxwell 3D/ADAMS的断路器瞬时脱扣过程仿真。首先使用Maxwell 3D耦合外电路,建立脱扣器的电磁瞬时动态仿真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瞬动电磁铁的运动特性仿真结果;然后将计算结果导入ADAMS软件,对断路器的瞬时脱扣运动过程进行仿真计算;最后对实际样机的瞬时脱扣试验进行高速拍摄。结果有效证明了联合仿真能够提升动力学仿真的准确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电磁继电器的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综述
    马东坤, 王召斌, 何天洋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7): 1-8.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07.001
    摘要183)   HTML6)    PDF (1666KB)(120)    收藏

    介绍了电磁继电器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技术的研究现状,系统梳理并比较了现有的电磁继电器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综合评述了灰色系统模型、统计分析与神经网络等多种预测技术的应用,通过梳理近年来的研究文献,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以提升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尽管各种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电磁继电器剩余使用寿命的预测,但在准确性、适用性以及易用性等方面仍存在显著差异。未来研究的方向为研发集成多种预测技术的混合模型、实时监测数据的实用预测系统,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与适用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低压直流串联故障电弧研究综述
    王尧, 盛德杰, 李腾, 刘玉莹, 兰天乐, 包志舟, 朱彤威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8): 11-20.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08.002
    摘要179)   HTML9)    PDF (1346KB)(92)    收藏

    直流串联故障电弧发生时隐蔽性较高、检测难度大,是低压直流系统发生火灾的重要原因。主要从低压直流串联故障电弧模型、电弧特征及其检测方法、检测标准及装置等3个方面进行综述。基于电弧仿真模型了解电弧演化过程,分析常用故障电弧模型的原理、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基于故障电弧的物理、电气信号特征构建及检测方法,阐述不同特征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直流串联故障电弧相关标准进行解读,并讨论试验平台及产品的研究现状和不足,展望未来低压直流故障电弧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我国“十四五”储能政策对比分析
    苏涛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11): 1-9.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11.001
    摘要175)   HTML10)    PDF (973KB)(87)    收藏

    储能技术是指用于储存能源的技术手段。“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持续增长,储能技术随之快速发展,国家及地方政府为保障储能技术的健康、快速发展,相继出台百余项相关政策。以国家政策为分析起点,总结国家层面储能相关政策要点,并梳理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及南方地区的储能政策和电力系统发展服务政策,通过对比各地区储能政策的差异,分析区域政策导向下的储能应用需求及发展趋势,论述我国储能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并提出发展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永磁体磁场作用下高压直流继电器电弧重燃的影响因素研究
    林臻, 张鹏, 刘向军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8): 34-44.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08.005
    摘要173)   HTML4)    PDF (2285KB)(81)    收藏

    电弧重燃是延长高压直流继电器开断时间的重要原因。为了研究灭弧室内电弧重燃特性,利用Comso1 Multiphysics软件仿真获得永磁体磁场,作为电弧仿真的基础条件,仿真分析磁场强度、开断速度、触头形状和气氛压力作用下电弧动态特性及电弧重燃的原因;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并结合仿真研究各因素对电弧重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电弧间隙的散热条件和电弧电压反施加于弧隙的电场强度是电弧重燃的重要原因;散热条件越差或电弧电压反施加的电场强度越高,越容易发生电弧重燃;4个因素对电弧重燃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开断速度、气氛压力、触头形状和磁场强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基于有源阻尼控制算法的125 kW PCS在并网运行下多机并联系统谐振的抑制方法
    吴世超, 李靖, 郑燕波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11): 58-64.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11.007
    摘要165)   HTML4)    PDF (2250KB)(58)    收藏

    基于当下市场流行的125 kW PCS模块,考虑电网阻抗因素,对并网运行模式下单个PCS和多机并联的PCS系统进行数学建模和阻抗分析,研究其在并网运行模式下多机并联谐振的抑制方法。从公共连接点分析多台PCS并联系统的系统侧阻抗,并应用叠加原理分析并网电流的变化,发现电网的线路阻抗与PCS相互耦合是引起系统谐振问题的关键。分析无源阻尼的谐波尖峰抑制,提出一种通过优化电容电流采样反馈环节来提供虚拟阻尼的有源阻尼控制策略。最后,通过Simulink仿真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有源阻尼控制策略的125 kW PCS多机并联系统在并网运行模式下,总谐波畸变率(THD)从9.67%降至2.02%,并网电流谐振尖峰受到很好的抑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电连接器高温振动失效仿真研究
    朱宁, 翟国富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7): 79-86.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07.013
    摘要162)   HTML3)    PDF (2211KB)(70)    收藏

    应用Ansys软件对电连接器整体模型在高温振动环境下的动态响应进行仿真,深入分析接触件尾部线缆质量、温度、分离力、应力松弛等指标对微动幅值的影响。基于仿真得出原设计在高温振动中会发生失效的结论,优化设计接触正压力和尾部线缆质量。结合仿真分析结果和计算,得到电连接器在指定高温振动条件下不发生失效的设计指标范围,即分离力应尽量接近上限值2.5 N,每个接触件尾部线缆质量应尽量控制在1.2 g以内。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和优化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可为电连接器抗高温振动提供设计与优化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智慧小型断路器操作机构设计与分析
    盛勇兵, 唐付龙, 张进, 茹德志, 李军挺, 乐康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7): 50-53.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07.007
    摘要152)   HTML1)    PDF (1269KB)(102)    收藏

    针对智慧小型断路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并调整操作机构四连杆尺寸,分析操作机构的运动轨迹。结合静力学分析操作机构在某些状态位置的受力情况,计算智慧小型断路器触头参数(开距、超程、终压力、驱动单元力),为其操作机构的设计与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基于任务剖面的光伏逆变器寿命预测研究
    袁娟, 陈正豪, 郑连清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9): 1-7.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09.001
    摘要152)   HTML9)    PDF (3660KB)(77)    收藏

    以单相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任务剖面的光伏逆变器寿命预测方法。将实际环境温度和光照强度作为任务剖面,向PLECS软件中导入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的热阻模型,进行多次热仿真后得到结温数据。通过插值查表法得到1年的IGBT结温剖面,并通过雨流计数法以及解析寿命模型预测单个IGBT的寿命。最后,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法得到单个IGBT的寿命分布函数,通过串联框图法得到单相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的4个IGBT即IGBT系统的不可靠度分布函数。预测结果符合光伏逆变器的使用寿命通常在15 a以下的实际情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交流接触器典型通断过程分析
    李新叶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12): 57-62.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12.010
    摘要151)   HTML6)    PDF (2278KB)(85)    收藏

    在交流接触器电气性能试验中,通断过程中主电路电压、电流波形是判断试验失效原因和制定改善方案的重要依据。选取交流接触器接通分断试验和电寿命试验中几种典型的通断失效波形,对这些波形进行分析,并给出这些波形对应的失效模式及其机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断续模式下的半无桥Boost PFC变换器设计
    黄康, 毛行奎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7): 42-49.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07.006
    摘要150)   HTML2)    PDF (2562KB)(61)    收藏

    半无桥Boost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凭借其桥臂无直通风险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军工、医疗等高可靠性应用场合。电流断续模式(DCM)下,Boost PFC变换器具有零电流开通、二极管无反向恢复等优点。针对传统控制方式下输入电压过高导致的电流畸变和功率因数降低等问题,首先在恒定占空比控制的基础上详细推导了变占空比的控制方式,从而在全范围内提高功率因数。其次,为解决传统的半无桥Boost PFC变换器使用2个功率电感带来的系统体积、占板面积大等问题,采用完全解耦的磁集成方式来提高功率密度。最后,搭建了1台150 W基于完全解耦磁集成的半无桥Boost PFC变换器,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基于改进蜣螂算法优化CNN-BiLSTM-Attention的串联电弧故障检测方法
    李海波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8): 57-68.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08.008
    摘要149)   HTML6)    PDF (3992KB)(41)    收藏

    针对故障电弧特征提取不足、检测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多特征融合的改进蜣螂算法(IDBO)优化融合注意力(Attention)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神经网络的串联电弧故障检测方法。通过实验平台提取电流的时域、频域、时频域以及信号自回归参数模型特征;利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对特征进行降维融合,并将求取的特征向量作为CNN-BiLSTM-Attention的输入向量;引入Cubic混沌映射、螺旋搜索策略、动态权重系数、高斯柯西变异策略对蜣螂算法进行改进,利用改进蜣螂算法对CNN-BiLSTM-Attention超参数优化实现串联电弧故障诊断。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故障电弧检测准确率达到97.92%,可高效识别串联电弧故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交流接触器静态特性的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
    杜庆丰, 何育斌, 张超, 任万滨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4(12): 10-14.   DOI: 10.16628/j.cnki.2095-8188.2024.12.002
    摘要147)   HTML4)    PDF (1960KB)(96)    收藏

    交流接触器静态特性的计算是电磁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以某型号三相交流接触器为例,应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仿真计算固定磁间隙条件下线圈电流、磁链与电磁吸力,通过提取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研究能量转换关系,并分析线圈电压、磁间隙对电磁吸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