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吕新东, 单强, 刘辉, 等. 三相不平衡对剩余电流保护器误动的影响分析[J].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22(2):81-85.
|
| [2] |
罗杰. 基于生物触电特征的触电事故识别方法研究[D]. 乌鲁木齐: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 [3] |
李天友, 郭峰. 低压配电的触电保护技术及其发展[J]. 供用电, 2019, 36(12):2-8.
|
| [4] |
胡建平. 电磁式漏电保护脱扣器失效分析[J]. 电气技术, 2015(8):106-109.
|
| [5] |
梁静毅, 陈晓东, 刘炳彰. 二极漏电保护器失效分析[J]. 低压电器, 1993(1):17-19,48.
|
| [6] |
张爱军. 万能式断路器欠压脱扣器常见故障浅析[J]. 贵州电力技术, 2007, 10(6):75,34.
|
| [7] |
陆俭国. 低压断路器和漏电保护电器的可靠性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 2005(6):36-40.
|
| [8] |
陈玉兵. CM2L塑壳断路器漏电保护的可靠性研究[D]. 江苏: 苏州大学, 2009.
|
| [9] |
郭建学, 郭静.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误动作原因及对策[J]. 农村电工, 2016, 24(5):21.
|
| [10] |
李罗斌, 司莺歌, 刘瑾. 浅析过电流对电磁式RCBO漏电特性的影响[J].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2(1):27-30.
|
| [11] |
马铁峰. 磁调制式直流剩余电流保护器的研究和设计[J].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0(7):51-58.
|
| [12] |
武一, 李奎, 岳大为, 等. 消除剩余电流保护动作死区的理论与方法[J]. 电工技术学报, 2008(6):44-49.
|
| [13] |
任朝君. 非隔离低压直流供电系统电击防护技术研究[D]. 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 2022.
|
| [14] |
徐渊, 齐金伟, 薛永端, 等. 中压系统接地故障对低压系统的转移过电压分析[J]. 供用电, 2019, 36(12):17-21.
|
| [15] |
林志超, 孙荣可, 丘桢坤, 等. 配电变压器台区接地故障对低压系统暂态转移过电压分析[J]. 供用电, 2022, 39(6):33-39.
|
| [16] |
尚扬, 王永生, 魏超, 等. 并网逆变器并联运行谐振分析及抑制策略[J].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6):18-22.
|
| [17] |
朱永强, 李翔宇, 夏瑞华. 电能质量讲座第一讲新能源并网引起电能质量问题综述[J].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7(21):62-66.
|
| [18] |
宋凯, 王岢. 低压线路零线重复接地保证用户设备安全[J]. 科技资讯, 2019, 17(36):23,25.
|
| [19] |
朱毅. 低压配电网装设漏电保护器之前应注意的问题[J]. 电工技术, 2008(12):66-67.
|
| [20] |
常宇健, 李加驹. 电缆泄漏电流在线监测相关理论与仿真研究[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0(1):99-103.
|
| [21] |
王尧. 复杂波形条件下剩余电流检测技术研究[D]. 天津: 河北工业大学, 2012.
|